保证,这个听起来多么庄严的词,结果却往往让人啼笑皆非。今天就来聊聊,如何在保证这件事上玩出新花样,让你保证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可能性”。
保证怎么写成“保证不了”
保证书,这个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比如财务报销、人员调动、婚前财产分割,等等。究竟保证书该怎么写才不会让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呢?想要做到保证不了,有几招非常实用。
1. 语焉不详,模糊其辞
所谓语焉不详,就是把事情说得模模糊糊、含含糊糊。比如,你可能需要保证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每天按时打卡。这时候,你就可以这样写:“本人保证在未来三个月内尽量做到按时打卡,具体时间可能会因为紧急任务的发生而有所调整。”
2. 附加条件,环环相扣
还可以在保证中加入一些条件,就比如“如果单位增加一些额外的工作,保证事项可能会发生改变”。即使你没有做到保证,也总能找到一些借口自圆其说。
3. 引用他人,推脱责任
你可以写“本保证书仅在保证人符合法律规定、自身健康状况良好、公司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生效”。这样一来,只要有任何一种情况发生变化,你就可以说自己“保证不了”。
保证书的“可能性”边界
保证书虽然有点像是“一纸空文”,但它的确也规定了“可能性”的边界。怎么才能扩大这个“可能性”的边界呢?简单来说,就是让保证事项变得“不确定”。
例如,你的保证事项可以是“本人保证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尽量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但不包括公司突然宣布的加班情况、突发紧急任务、交通堵塞、生病等情况”。这样一来,只要那些“例外情况”出现,你就可以顺利地“保证不了”。
保证书的法律效力
尽管在保证书中加入这些“可能性”,你的保证事项变得“不确定”,但是否真的能“保证不了”呢?这就要从保证书的法律效力谈起。保证书在法律上属于合同的一种,双方的意思表示真实、自愿,内容具体明确,且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就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即使保证事项变得模糊、不确定,只要合同双方都同意,保证书依然具有法律效力。
当然了,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在保证时耍小聪明,而是提醒大家,保证书虽然只是一张纸,但背后却可能牵涉到很多法律责任。因此,我们在保证时,不仅要考虑到事情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还得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理、合情。
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理,不代表你就要真的去做到保证的事情。毕竟,保证书有时候只是一个“形式”,一种“态度”。有时,即便你做出了保证,你也完全可以在内心中对自己说:“我就保证不了,又能把我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