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虽然自己不是富翁,但人缘不错,朋友们借钱时总是想到你。虽然有时候你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但碍于面子或者亲情,硬着头皮咬咬牙也就答应了。可是有时,你也会担心,万一我借出去的钱,对方真的赖账不还怎么办?别慌,法律保护你,但也有一定的门道。
借钱这种事,首先要区分借钱的性质是借款还是赠与。如果你在借钱的时候明确表示这是给朋友或者亲戚的“红包”,比如婚礼红包、过年红包,那么你借钱时的表达已经表达了这种赠与的意思,那么法律上这就不属于借款,而是变成了赠与,你之后也就不大可能要求对方还款了。借钱这件事儿,首先得开口说清楚,借还是赠?
借钱还是需要讲信用的。不能说借钱的人信用差就一定要借,毕竟法律也有信用边界。也就是说,法律保护合法的借款合同,而不是保护你因为不想自己一个人承担财务风险而随便借钱给别人的行为。这里不是要吐槽你借钱给别人,而是要提醒你注意,借钱给别人时,尽量选择可信、有还款意愿的人,否则即使有了法律保护,你也可能会陷入无尽的麻烦中。
如何才能让借钱这件事变得合法有效呢?记住以下几点就足够了:
1. 签订借款合同。口头约定虽然省事,但一旦出现纠纷,很难证明借贷关系的存在。因此,借款双方最好是签订书面借款合同,并注明借期、利息、借款金额、还款时间等重要信息,最好还有借条、电子转账记录等可以提供支持,这也是法律提供的有效途经。
2. 合理约定利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息可以自由约定,但约定的利息最高不得超过年利率24%,超过的部分法院不予支持。如果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这个标准,那么超过的部分将被视为无效。但请注意,虽然法律规定了利率上限,一旦超过年利率36%,借款人已经支付的利息部分可以要求出借人返还。
3. 保持沟通。在借款期内,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告知还款情况,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我们不能光依靠法律保护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自身也要有风险意识。如果借钱给亲朋好友,就要提前想好万一对方无法按时还款,后果如何应对。而如果对方借钱时故意隐瞒自己的财务状况或者信用情况,那么出借人就要小心了,避免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如果你是借钱的人,那么更要遵守诚信的原则,按时还款,否则即使法律不保护你,也会在朋友圈留下不好的口碑。
借钱这件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不仅要遵守法律,也要注重自身的风险意识,保护好自己的利益。毕竟,借钱这件事,还是需要分清楚门当户对,别让自己的好心变成了无底洞。